据一些专家学者研究,要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大特征。他们列举过很多例子,这里就省略了。我想说的是,这个传统还有生命力,还在发扬光大。现在中国人要的一大面子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一开始,春节联欢晚会确实不错,连着几年都叫好,挣足了面子。后来就有点每况愈下的样子,像是江郎才尽了。那个时候,要是见好就收,另起炉灶,也许是明智之举。可是为了要保住面子,人往往事到临头不够明智。很多事,达到顶峰以后,开始走下坡路,这本来很正常,合乎规律。用平常心去看,似乎可以不牵扯面子问题,至少可以超脱面子问题。可要是非得把事情的兴替消长和面子问题连到一起,也就很难顾得上遵从规律了,很可能会为了面子而违背规律了。春节联欢晚会在连着几年的辉煌之后,在下坡路上拐进了一个胡同,此胡同名为“勉强支撑”。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舆论宣传循环。先是抬高观众,说他们欣赏水平提高了,不是节目水平不高,而是观众的审美要求高了;接着是表示诚意,您看我们又是招标,又是提前半年就开练,够意思吧;接着是展示阵容外加许诺,除了全明星大腕,还将推出新人,这回肯定好看;接着是新闻爆炒外加故作神秘,大肆渲染各路人马夜以继日,艰苦排练,再请主创人员出面谈创意,说效果,顺便卖个关子,说这回动用了秘密武器,您就等着瞧吧;接着是在晚会直播现场公布打进热线电话的次数,宣读各地打来的电报、贺信的内容,以示全国人民欣赏,晚会特有面子;接着是公布除夕之夜全国观众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用事实证明大家确实喜欢看;接着是播出晚会后电视台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被采访的男女老少说这台晚会多么多么好的场面;接着是公布全国人民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的各类节目,似乎全国人民真的普遍赞赏这台春节联欢晚会;接着是在街头巷尾、车间、商场、会议室等各种公共场合听到民间社会对春节联欢晚会最真实的反映和评论,和官方舆论公布的消息大有出入;接着是官方对民间看法好像不是不知,因此又可以听到新一轮类似观众审美要求提高了的分析,还可以听到下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将会让观众满意的许诺。老百姓是宽容的,还是愿意给面子的。作为消费者,明明感觉上当,也无追究之心。春节年年过,“明年”何其多?今年不满意,盼着下一个。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这么循环着一个一个接着办下来了。究竟怎么样呢?公道自在人心。不用听别人怎么说,也不用看报纸怎么说,就凭各位自己的感觉,不消过得太久,就以元宵节为限,那天您再想想春节联欢晚会上四个多小时的节目里您能记得几个?能真心喜欢几个?人家说了,是准备了多时的年夜饭,是豪华型套餐,理解成满汉全席都不过分,而且是新鲜出炉,您品尝过后,如果只有两三道菜说得上口味纯正,您真的对这“套餐”满意么?也不妨反过来问问厨子和餐厅经理,您提供的一席大餐,只有几道菜可口,您觉得顾客应该满意么?您自己满意么?您要是说我就这水平,尽了心了,对不起,您就该下岗了。您要是说这已经很不错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很遗憾,您就等着关张吧!